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祝雪娟)11月21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果廊坊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廊坊市教育局专场。“十四五”时期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廊坊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攻坚期。该市聚焦扩优提质、教师发展、五育并举、深化改革、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教育动能。
据悉,为锚定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廊坊市委、市政府于2023年11月26日印发《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并结合实践探索持续优化完善,2025年1月17日更新优化完善了《教育十条》。同年4月23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涵盖24个专项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起“1+24”政策落实体系,从制度层面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吕艳静 摄
扩优提质,夯实教育发展坚实根基
聚焦扩优提质核心任务,廊坊市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持续加固、愈发坚实。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十四五”期间,该市共实施政府投资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211个,增加学位12.12万个,保障入学需求。2021—2025年全市共下达薄改资金7.5152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制定《廊坊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推进“一县一案”“一市一策”工作。完成撤并学校36所,撤并中充分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闲置校舍则用于托幼、养老、农村社区服务等公益性事业,有效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集团化办学积极推进。“十四五”期间,廊坊市组建覆盖35所高中学校在内的联盟4个,覆盖361所学校在内的义务教育集团(联盟校)75个,通过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带动,实现“弱校变强、强校更优”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公平。
县中帮扶计划有序推进。指导文安一中与清华大学附中帮扶工作,推动全市1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与8所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结对帮扶,河北经贸大学等3所省属高校帮扶文安二中等县域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强师固本,打造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
锚定强师固本关键目标,多项举措协同发力,廊坊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教师补充机制全面建立,全市共补充在编教师716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9.2%,乡村教师占比50.1%,队伍结构和质量同步提升。
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教师交流工作,全市累计交流教师9013人次,有力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名师引领示范充分发挥,全市在岗燕赵名师5人、特级教师87人、省级骨干教师326人,市级学科名师747人,市级骨干教师2247人,名优教师梯队模式逐步形成。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60个,全年开展活动800余次,辐射带动教师近10万人次。
师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中小学及幼儿园各学段的教学环节全面覆盖,累计参加国培19736人、省培1049人、市级培训达7000余人、全员远程培训22万余人。
教师待遇保障持续提高,市直高中绩效工资控制线由1.1倍提升至1.5倍;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的惠师政策已相继出台,并在出行、旅游、就医、住房等方面持续推进。
五育并举,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廊坊市紧扣五育并举核心导向,多元举措精准落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加速形成、综合成效充分彰显。
德育铸魂成效显著,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创建7所省级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9所培育单位。成立廊坊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1+N”联盟。遴选20名行业先进模范,建立首批廊坊市“大思政课”校外师资库。
智育启智扎实推进,廊坊全力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获评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县3个和示范校26所。开发课后服务课程500余门,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0家,家长满意度达96.7%。
身心健康全面提质,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保障中小学15分钟课间时长、每天1节体育课及不少于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建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各类体育特色学校655所,形成多层次体育特色学校集群。
美育劳育同步提升。全面开足开齐美育课程。规范研学基地管理,保留优质基地57家。连续5年举办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搭建展示平台,助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区”,形成廊坊特色教育模式
围绕“三区”建设重点任务,系统举措扎实推进,廊坊特色教育发展模式逐步成型,示范优势持续凸显。
自2020年起,廊坊市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综合改革实验区(简称“三区”),标志着廊坊市基础教育改革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以“三区”联动为核心,构建“一主双翼”框架,聚焦优师培养与智慧校园建设等关键领域,形成鲜明廊坊特色。廊坊市997所中小学实现智慧教育全覆盖,培育多项可复制推广成果,斩获省级以上精品课280节,连续两年河北省获奖比例第一。
改革成效体现在四大维度:学生发展上,核心素养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年均增长25%;教师成长上,数字素养迭代升级,智能工具使用率从35%提升至82%,省级精品课获奖率持续领跑河北;均衡发展上,薄弱校与优质校学业水平差距缩小15%;区域影响上,承办3次全国性会议,6篇案例获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奖项,逐步形成具有区域辨识度、可复制可推广的廊坊教育特色模式。
协同联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多维联动聚力攻坚,廊坊市教育协作实效持续放大、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联盟合作成果持续深化。与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确定8对“结对”学校深度融合发展。同年,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优选63所学校建立12个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1个中等职业学校联盟、1个幼儿园联盟和1个特殊教育联盟。三地在学校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教师共培,学生共育等方面深度开展合作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果。
合作共建学校高质量运营。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总体运营良好。
中高职贯通培养成效显著。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成功落户廊坊市。全市3所中职学校与天津2所中职学校开展中职“2+1”联合培养,4所中职学校的7个专业与北京3所高职院校开展京冀跨省“3+2”贯通培养,中职学生升学渠道稳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