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吕艳静)7月16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廊坊市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吕艳静 摄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7月10日,我省已进入全面防汛的主汛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部署落实防汛备汛各项工作,确保全市平稳度汛。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坤同志,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 王作芳同志,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同志。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来自中、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首先,请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同志就今年前期我市的气候特点及盛夏(7-8月)气候预测情况进行发布。
发布人:廊坊市气象台台长 王清川
大家好,我代表市气象局介绍一下今年前期我市的气候特点及盛夏(7-8月)气候预测情况:
一、今年以来我市降水、气温变化特点
1月1日至7月15日,我市平均降水量为202.6毫米,较历史同期(211毫米)偏少4.0%。各地降水分布不均,霸州、文安、大城较历史同期偏多8.6%~71.3%,大城偏多最显著,其余县(市)偏少9.1%~26.7%。
同一时期,我市平均气温为12.9℃,较常年同期(11.8℃)偏高1.1℃。
二、前期天气气候特点
一是前期多大风天气。截至7月上旬,全市共出现68站次大风天气(风速大于等于17m/s),较常年同期(39站次)偏多27站次。
二是春季出现了阶段性气象干旱。2月下旬开始廊坊旱情逐步显现,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等级的阶段性气象干旱。
三是5至6月强对流天气多发。5月13日、16日我市个别地点出现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6月中下旬的几次强降雨过程中,最大小时降水量普遍在30~50毫米。6月18日下午文安国家站监测到28m/s(10级)的瞬时雷暴大风。
四是南部局地大暴雨。6月29日、7月2日大城个别点出现大暴雨,其中7月2日大城里坦镇长芦疃村最大降水量达161.1毫米。
五是阶段性高温。6月我市多次出现高温天气,其中22—25日全市最高气温普遍在37~39℃,24日全市最高气温为39.9℃,出现在霸州。
三、2025年盛夏(7-8月)气候预测
河北省盛夏气候预测:预计2025年盛夏(7至8月)河北省降水量较常年(265.0毫米)偏多2成左右,其中中南部及东北部地区偏多2~3成,其他地区偏多1~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 (25.6℃)偏高 0.5~1℃。
廊坊市盛夏气候预测:预计2025年廊坊盛夏(7至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7月中旬暖湿气流强盛,多高温闷热天气,局地有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可能;7月下旬至8月,区域性暴雨过程偏多,出现极端强降水可能性大,易造成城市内涝。
未来天气气候演变及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滚动预测、预报、预警,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感谢王台长。下面,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坤同志就全市2025年防汛备汛工作开展情况及总体安排部署情况进行发布。
发布人:廊坊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坤
各位新闻界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市防汛工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面,我将2025年全市防汛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和情况通报。
一、基本情况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核心腹地,区位特殊,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全市自北向南有泃河、引泃入潮、潮白河、北运河、青龙湾减河、永定河、白沟河、赵王新河、子牙河、子牙新河10条行洪河道,总长度329公里,堤防长度466公里。辖区内有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和贾口洼4处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的重要蓄滞洪区,总面积194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涉及广阳、安次、永清、霸州、文安和大城6个县,约77万人,总滞洪量为69.65亿立方米。
二、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廊坊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部署安排,在深刻汲取近年来重特大洪涝灾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确保2025年安全度汛。
(一)加强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项责任,明确13名市领导分包主要行洪河道、蓄滞洪区及各县(市、区)防汛工作,落实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2529人,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确保防汛备汛工作有人抓、备汛措施能落地。
(二)开展隐患排查。坚持做到“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组织各级各部门以河道堤防、蓄滞洪区、闸涵泵站、涉河在建工程、城市低洼易涝区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排查风险点位7363处,发现问题隐患292处,已全部完成整改或制定应急度汛措施。
(三)修订完善预案。修订完善《廊坊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廊坊市防洪预案》《廊坊市蓄滞洪区运用预案》《防汛避险人员转移预案》等专项预案。同时,我市已开展转移避险、防汛调度、水上救生、工程抢险等演练1032次29625人参加。
(四)做好应急准备。加强物资核查增储,累计储备物资装备价值4656万元,其中市本级1084万元,相较2024年增储770万元,涵盖了抢险物料、救生器材、抢险机具、给排水设备、供水器具5大类82个品种。同时,组织开展物资装备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统计备案各级各类防汛抢险队伍,共组建防汛应急抢险专业队伍126支5274人(其中水利、住建、城管、交通、供电、通讯等抢险队伍101支3966人,消防救援水域处置队伍9支176人,社会救援队伍16支1132人);备案群众性抢险队伍1484支90363人。
(五)持续宣贯《条例》。今年是《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二年。我市高度重视防汛避险转移工作,汛前组织相关县(市、区)编制完成防汛避险人员转移预案及“三个清单”,并做好转移避险各项准备工作。据统计,全市核定受威胁村街790个(其中蓄滞洪区村街705个、河道内村庄14个、其他河道行洪隐患区村街71个),受威胁人员820514人,其中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88776人。受威胁区域村街已全部开展人员转移避险演练,演练突出“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确保应转尽转、安置妥善。
(六)做好汛期应对。建立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加强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入汛后每日进行会商分析,遇有强降雨或者河道涨水过程,加密预报预警频次。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按照“谁预警、谁叫应”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各项防汛备汛工作举措,坚决打赢防汛备汛主动仗。一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督促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熟悉情况,知责尽责。二是持续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限时完成整改或制定应急度汛方案,防止“小隐患”酿成“大灾难”。三是备齐备足防汛物资队伍,对防汛应急物资和抢险队伍进行再梳理、再统计,加强军地抗洪抢险协调联动。四是始终保持应急指挥状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果断实施关停避险措施,有效处置重大险情。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感谢张局长。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问题1: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和洪水,水利部门围绕水旱灾害防御主要做了哪些防汛备汛工作?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请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王作芳同志回答。
廊坊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王作芳:谢您的提问。面对今年防汛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全市水利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四不”目标,强化“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1.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先后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汛工作会议、上汛动员会、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对不同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以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落实河道堤防、险工险段、蓄滞洪区等市、县、乡、村各类防汛责任人2529名,确保责任落实全覆盖;配合市防办调整包河、包蓄滞洪区、包县技术参谋24人,同步建立市水利局领导包联河系机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防汛备汛工作;更新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专家178名,为洪水防御、堤防抢险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持续排查风险隐患
全面开展防汛风险隐患县级排查整治及市级督导检查,全市累计派出2895人次,对1423处河道堤防、险工险段、闸涵泵站、蓄滞洪区、在建工程等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常态化排查整治。排查出各类防汛隐患共126处,汛前全部整治完成或落实度汛措施;7月1日再次派出8个督导组开展防汛隐患再排查再整治督导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力求将防汛隐患消除在致灾之前。同时清理整治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四乱”问题59个,累计清理阻水片林44.18万平方米,拆除围堤1.4万平方米。
3.强化落实四预措施
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发布雨情、水情、汛情、灾情预警预报;结合我市工情变化,组织专业力量,编制修订河道调度、蓄滞洪区运用、超标准洪水防御等各类方案预案79个,更新完善防汛重点环节及应对措施“一县一表”;开展洪水调度、应急抢险、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应急演练等各项演练,全市共演练30余场次,参加人员1822人;开展防汛业务培训,提升基层防汛责任人履职能力,累计培训23次,1351人次。
4.坚实保障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河北省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工作的意见》,细化完善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预案,落实并公布“三个责任人”,扎实开展度汛应急演练,备齐备足防汛物资和设备。同时,持续开展工程度汛隐患排查,发现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在确保跨汛期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和质量前提下,抢抓主汛期来临前施工黄金时段,落实科学饱和施工,配备足够力量,确保主汛期前满足度汛形象面貌。
5.强化协调联动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全局观念,完善信息共享及上下游、左右岸联合会商机制,主动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等地对接,加强上下游联络,建立信息沟通传递机制,从“分头防汛”转变为“联合防汛”,提升上下游协同治水能力。与气象、应急、水文、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防汛专班联合办公,实时掌握物资储备、人员调配、工程建设情况,加密预报频次,跟踪分析,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洪水预警,确保预警信息直达防汛一线。
6.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综合运用“拦、分、蓄、泄、排”等手段调度水利工程,科学拦洪调洪、适时泄洪分洪、有序蓄洪滞洪,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河道行洪期间,提前打开分洪闸,预泄河道存水;果断关闭进水闸、引水闸,及时调度橡胶坝塌坝运行。利用现有泵站开车排水,协调增派移动泵车、架设临时水泵。密切跟踪洪水演进情况,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及时劝阻群众临河观水、捕鱼、游泳等行为,确保行洪安全。
6月1日以来,全市水利系统滚动会商研判、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过程,全市汛情总体平稳。当前已进入主汛期,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紧盯每一场降雨,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确保安全度汛。谢谢!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感谢王科长。下面请继续提问。
问题2:您刚才介绍了7-8月降水和气温的预测情况,我记得2023年和2024年汛期我市多次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那今年汛期还会有这么多的大暴雨天气吗?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请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同志回答。
廊坊市气象台台长王清川: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我市出现持续性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248.5毫米,最大降水量427.1毫米,出现在永清刘街)。2023年汛期(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83.0毫米,比常年同期(354.7毫米)偏多36.2%,属于历史同期降水偏多时段。
2024年出现4次大暴雨,分别出现在7月24日至2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最大降水量212.8毫米,出现在永清里澜城镇)、7月29日至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96.3毫米,最大降水量172.0毫米,出现在三河李旗庄)、8月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07.2毫米,最大降水量230.8毫米,出现在香河钱旺)、8月25日至26日(全市平均降水量98.0毫米,最大降水量229.2毫米,出现在大城留各庄)。2024年汛期(6—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20.2毫米,比常年同期(354.7毫米)偏多74.8%,属于常年同期降水显著偏多时段。
相较于去年,今年入汛以来(6月1日至7月15日),我市平均降水量为129.5毫米,较去年同期(124.3毫米毫米)偏多4.2%,固安、文安、大城偏多19.3%~237.9%,大城偏多最显著,其余县(市)偏少2.6%~44.8%。较历史同期(139.6 毫米)偏少 7.2%,霸州、文安、大城偏多9.5%~123.1%,大城偏多最显著,其余县(市)偏少16.6%~44.2%。
那今年汛期还会有前两年那么多那么强的大暴雨天气吗?刚刚也介绍了,6月份以来,我市多地已出现暴雨,局地多次出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个别点最大降水量超过了160毫米。从气候预测来看,2025年廊坊盛夏(7至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来看,我市汛期降水又往往集中在几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因此,今年汛期我市仍然大概率会出现区域性或局地性大暴雨天气。各单位和公众还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大暴雨灾害的准备。但是,由于受到大气环流变化、冷暖空气强弱等多种复杂气象因素影响,每年汛期强降水天气过程出现频次、强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全市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值班值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报,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最新的预报预测结论,为全市人民安全度汛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保障。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与新闻发布科 李智博
感谢王台长。
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详实发布和精彩答问,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资料将于会后发送到廊坊市新闻发布的指定邮箱,请大家自行下载。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