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董保立:争当致富“领头雁”
来源: 长城网  祝雪娟 张伟
2025-05-07 10:09:24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张伟

  “咱们这个小麦,目前株数还可以。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浇水施肥得跟上。”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期,连日来,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保立带领社员深入麦田实地查看小麦苗情、墒情等情况,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同时,指导无人机飞手进行“一喷多防”作业,促进小麦增产。

  “之前的农业不好干,乡亲们都是靠天吃饭,不成规模也没有技术,收成无法保障不说,还很难卖上好价钱。”董保立说。2010年,他带着儿时的梦想,从内蒙古经商成功后回到家乡,立志要带领着乡亲们致富。  

董保立指导无人机飞手进行飞防作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2012年,董保立牵头成立了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初始成员只有142名,现在已经发展了4000多名社员,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土地托管协议整合土地共19300亩。合作社采取现代种植手段,提供农资供应、产品加工、储存、销售、市场信息、技术交流等各类服务。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让村民成为合作社真正的主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知识,董保立先后参加了中、省、市等各级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先进技术。从河北北方学院、石家庄农林科学院引进现代品种与种植技术,小麦、玉米、薯类、黑花生、土豆等农作物和油桃、梨等水果的种植销售健康发展,成为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样板。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示范股份合作组织”,省级示范采摘园、河北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种粮大户等。

  “合作社坚持‘五个统一’生产操作规程,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收货销售,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邀请技术老师讲解种植管理技术,了解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董保立说。  

董保立与农户查看西瓜的生长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近年来,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正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该合作社拥有农机驾驶及维修人员10余名,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智能拖拉机、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新型农机具,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变成一台台种地“神器”。

  董保立还带领合作社实施种养结合,发挥资源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行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解决了畜禽养殖的污染和畜禽尿液及冲洗水处理的难点。

  “厕所粪污发酵后用到田里,不仅庄稼长得壮,每年还能节省不少肥料钱。”说起粪污资源化利用,董保利连声称赞。该项技术增加了有机肥的投入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避免了污染,节约了资源。降低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产量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董保利还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营销模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技术知识、政策法规、行业展会等全方位信息,致力于为蔬菜企业、菜农、消费人群提供全方位、精准化、免费的信息及交易服务。还通过文安帮大哥团队等平台进行电商直播带货。同时与大型超市、食堂、农贸批发市场等无缝对接。成立了北京市向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兄弟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组织起来,对接北京各超市和社区直营店,直供原生态农副产品。  

董保立参与直播带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依靠农业带领村民致富,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董保立通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实训实习、技术咨询、创业场地、项目帮办、项目申请、技术人才引进等模式为更多人提供服务。合作社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着力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了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实训教学工作,积极孵化大学生、复原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创业。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解决了当地800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实现农民增收1600万元以上,间接带动其它行业产值3850万元,同时带动物资、培训、支付、印刷、旅游采摘等十几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全县农业经济向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
廊坊,文安,劳模
责任编辑:张伟
TOP